最近一段时间刷抖音、今日头条和微信,发现全国各地“退保”一事,在网上受到很多关注,网友们议论纷纷。
图源:网络截图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主要的观点,归结为:“经历过疫情三年,大家风险意识和健康意识都增强了,但是消费能力变差了。也就是说,想要买商业保险,但是没钱买了。”
01
很多普通家庭想要保障
但是他们兜里真的没钱了
招商银行的2022年年报里有一组数据显示:在私人银行客户和金葵花客户之外,占总客户数97.75%的1.79亿户普通客户,人均资产只有1.25万。这是一个特别真实的数据,直接表明了:老百姓兜里没钱了。
图源:摄图网
没钱了,很多家庭需要重新考虑手头上资金分配的问题。
以前有钱的时候,想着怎样给家人更好的保障,高额商业保险每年都交,现在没钱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退保。
比如广州37岁的王先生,他从2018年开始上重疾险,每年缴纳6000多元,缴纳20年,保额20万。
这样的支出在他家庭总年收入超过30万的时候并不明显,但2021年开始,身边失业的人越来越多,他所在的业务线也频频传出裁员风声。未雨绸缪,他开始重新考虑所有的消费支出,包括这份重疾险。
按照合同,他在20年内要缴纳的保费接近13万,但这份保单的价值只有20万,保险杠杆在1:1.5左右,综合考虑后,他觉得不划算,办理了退保。
图源:摄图网
02
裁员、失业、赚钱难
让“退保”大军成倍增加
在这群退保的大军之中,年龄在35至50岁之间的中青年,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正在明显增加。
其中包括:失业的白领、创业中的小老板、自由职业者、甚至还有很多公司的中层,因为年龄关系,他们往往是裁员重点,又很难快速再就业。
退保,成为很多人被裁员后考虑的第一件事情。
去年经历失业的刘云就是其中一员,她感慨道:“我从去年失业后,大半年都找不到工作,生活仿佛陷入黑暗和煎熬。没有收入,又有房贷、车贷和养孩子的压力,人就会变得很焦虑、迷茫。”
职场中的35岁危机和年龄歧视,已经从互联网扩散到更多行业。在招聘市场中,年龄似乎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。
“35岁以上,再能干也不要。”一位HR被企业告知,这是硬性筛选标准之一。
图源:影视剧截图
南宁一家健身房的老板陈海,在今年4月完成了这项操作。原因很简单:商业保险,有钱的时候是保障,没钱的时候就成了负担。
眼下,他想把更多资金投到即将开业的健身房里。至少现在看来,这门生意还没有完全复苏,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。
正如有多年保险从业经验的经纪人廖小姐提到,小老板在经营正常的时候,手里往往有闲钱投保,当现金流吃紧,他们会很快选择退保,尽全力避免企业的现金流断掉。
图源:摄图网
03
寿险、重疾险、高端医疗险
很多人“退保”时的第一选择
被普通家庭抛弃的商业保险里,年金险、增额终身寿险等带有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,往往会成为首选。
中国保险业协会官网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2月2日,有58家非上市人身险企发布了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,其中披露了2022年综合退保率。
在这些公司中,退保率排在第一位的,就是主打年金险产品的长生人寿,其退保率高达22.23%。此外,财信吉祥人寿、东吴人寿和渤海人寿三家公司的退保率也超过了10%。
像年金险,保费全部缴纳完毕,还需要等至少五年才能提取——“现在都顾不上了,哪还有什么未来?”很多网友这样说。
同样容易被抛弃的“高危”险种,还包括具备消费性质的高端医疗险和重疾险。
图源:摄图网
“如果是大额短期缴费,只需要缴两三年,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,但如果是缴费期限是二十年、三十年,客户就很难坚持下去。”保险经纪人廖小姐表示。
廖小姐还说,她前段时间收到很多客户退保,每年一万的重疾险保费,已经成为很多人明显的家庭负担。“客户说现在就连1000元、2000元,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大一笔钱,无奈只能给她们办理退保”
04
不仅“退高价的商业保险”
“退社保医保”的人也越来越多
《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》显示:截止2022年底,基本医疗比上年同期减少1727万了,意味着有1727万退出了医保。
看到有个网友发文说:“我朋友在社保局工作,她最近跟我讲,今年来咨询退社保的人越来越多了,比之前翻了十多倍!”
图源:新闻截图
尤其是那些灵活就业的人,有些人刚交了3、4年,就已经感到不安了。
这些灵活就业的人,自己交社保每个月就要交1200-1500元的保费,这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,并不是一笔小的数目。每年交一万多元,十年就几万,20年就要交20多万。
有人说,那还不如把钱存起来,但如果存到银行里,钱也会越来越贬值的。
图源:摄图网
05
那些选择“退保”的人
以后不幸得病了怎么办?
那些退了重疾险、医疗险、甚至停缴了医保的人,如果不幸得病了怎么办?
小病小痛还能靠自己的日常收入支撑过去,如果遭遇大灾大病,像癌症、恶性肿瘤这种重病,他们是放下尊严去众筹?还是低声下气到处借钱救命?或者是直接放弃治疗呢?
图源:影视剧截图
越是经济困难的时候,越需要一份稳定的保障,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疾病风险哪一天来临,当我们有充足的保障在手时,才更有尊严和底气活下去。
中低收入家庭在面对疾病风险时,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,选择合适的保障,如果买不起高价的重疾险或者高端医疗险,可以考虑选择价格更实惠的一般医疗险、惠民保、e互助等等,当然了,这里不是一定要安利大家去买某款保险或者加入e互助。
就比如,前面提到的那些不得不放弃高价保险的家庭,在e互助这里,不用花多少钱,确实就有一份可以媲美高价重疾险的高额保障。
我们2023年4月份的受助会员王雪艳,她在2017年加入e互助,捐助了707.13元,拿到了16.7万互助金,她也买了重疾险,一年交5千元左右,拿到了20万赔款,相比之下,e互助的杠杆去到1:226,可以说是非常平价的保障选择。
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每个月在e互助花点小钱帮助别人,那么,当我们不幸遭遇重病时,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,也能够让自己和家人更加安心,你觉得呢?
快来参与互动有奖在下方留言评论
点赞最高的送出
(截止5月23日18点前)
“北京同仁堂初夏养生茶包一份”
或者送出“2个月互助免均摊”
以上礼物2选一
本期互动话题:
退保,真的值得吗?
中低收入家庭的出路在哪里?
活在当下是不是越来越难了?
来评论区留言聊聊吧
你还可以转发给朋友/朋友圈,让他们给你的评论点赞哦!
标签: 标签: